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一下“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名言。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各级领导干部实施领导的根本方法,是决策的前提和依据,“调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调查一下“调查”,会发现“调查”在有些人那里变了味,坏了质。
且看这样几种调查:
一曰“走马观花”式。就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一天跑好几个乡镇,沿途经厂也到车间看看,遇村也到田头站站,随意问问,随便谈谈,讲几句不咸不淡、不痛不痒的话,装模作样,給电视台的记者留下几个镜头,然后就打道回府。
二曰“蜻蜓点水”式。到县下乡,不进村入户、与民“三同”,既不身入,更不心入,只住在宾馆,坐在接待室,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主流是好的,缺点要克服”,讲几句正确的废话,然后进餐厅海喝,到娱乐城尽兴。

三曰“遥控指挥”式。采取“坐在家里定盘子,关起门来想点子,电话电脑找例子,再叫秘书写稿子”,坐在办公室搞“电话调查”“手机调查”“微信调查”“报表调查”“想象调查”,统计加估计,排列加组合,有调查之名,无调查之实。
四曰“季节突击”式。每逢农村土特产品上市季节,便应时下乡,尝个新鲜,打道回府时,车里装满了新上市的土特产品,难怪每逢茶季茶乡的农民说:“俺这里‘调茶’组来的多了。”
五曰“秘书代劳”式。有的领导干部自己怕吃苦受累,就叫办公室秘书下乡代其调查,秘书回来写篇调查报告,署上领导的名字。
六曰“公款旅游”式。调查本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在有些人那里却变成了旅游休闲,他们借外出考察、调研之名,沿途绕道风景名胜之地,饱览湖光山色,不远千里取“经”,归来思路依旧。
另外,有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查,习惯先发通知或打招呼,要下面做好准备,包括调查的时间、路线、对象及食宿安排等。有的未曾调查先定调,示意下面“按图索骥”,寻找相对的依据为佐证。
有了上面的“通知”“招呼”,下面心里就有了“底”,准备好材料,安排好路线,布置好“盆景”,找好群众“演员”。新闻媒体不是披露过,有的地方为应付上级领导调查,路旁的“行道树”,不就是绿色塑料制品吗?远山上的“羊群”不就是人工伪装的吗?新农村的墙壁不就是现刷白的吗?

凡此种种,“调查”的后果是什么呢?
是决策依据的失真,是弄虚作假之风的蔓延,是群众利益的受损,是党风的败坏,是民心的丧失。这种变味“调研”危害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要求:“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调研的变味,说到底,是有些干部正气的丧失,是私心杂念作怪,是群众观念的淡薄,是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的滋长。
因此,要医治这种变味的“调研”,关键是加强党性修养,恪守“三严三实”,革除私心,转变作风,摈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搞好调研,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解民忧,为党委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思炳


文章来源:《人民法院报》2020年8月21日

责任编辑:小林

版式:小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